6、泰山石刻《天下大观·纪泰山铭》。碧霞祠的东北,有一座山峰绝壁如削,俗称“大观峰”,因为上面刻有唐玄宗御制的《纪泰山铭》,所以又称为唐摩崖。这里是泰山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,布满了历代题刻,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,即公元725年登封泰山时御笔题写的《纪泰山铭》。这块碑高13.3米,宽5.7米,碑文书24行,满行51字;碑额高3.95米,序言、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,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歌功颂德的纪事碑,曾多次贴金,现在是一片金黄色,可以抵御风吹日晒。碑文书写刚劲有力,是研究唐代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。唐太宗时的“贞观之治”,唐玄宗时的“开元盛世”,为唐代的兴盛时期。唐玄宗统治前期,政治比较安定,生产繁荣,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。于是,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三年到泰山举行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,并亲自撰写了《纪泰山铭》,刻于岱顶大观峰上。由于此碑为历代文人所推崇,所以保护较好。铭文的西侧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“云峰”二字,因云雾常聚集于此而得名。峰上原有唐代文学家苏廷撰文、书法家梁升卿隶书《唐玄宗东封朝觐颂》,后来被毁坏。现在峰上康熙所题“云峰”两个大字下有乾隆诗刻《夜宿岱顶作》诗二首。大观峰和云峰上遍布题刻:天日苍茫、呼吸宇宙、置身霄汉、青壁丹崖等,现在还能辨认的有七八十处,重重叠叠,密密麻麻;与《纪泰山铭》相映生辉。
东岳泰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