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,使耵聍在耳道内聚集成团,阻塞外耳道的情况。耵聍俗称耳屎,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,正常情况下可通过咀嚼、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,但当出现异常时就会形成栓塞,影响耳部健康。耵聍栓塞的常见原因包括耵聍分泌过多、外耳道异物等。
1、耵聍分泌过多: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功能存在个体差异,部分人耵聍腺分泌较为旺盛,会产生过多的耵聍。另外,外耳道炎症、经常挖耳刺激等,也会促使耵聍腺分泌增加。过多的耵聍无法及时排出,就容易在耳道内堆积形成栓塞。
2、外耳道异物:如小珠子、小飞虫等不慎进入外耳道,可能会刺激耵聍分泌增加,同时阻碍耵聍排出。这些异物还可能与耵聍混合,形成更难排出的团块,进而引发耵聍栓塞。
3、肌肉松弛: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外耳道肌肉会逐渐松弛,外耳道变得塌陷,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。同时,老年人的耵聍可能变得更加干燥、坚硬,不易自行脱落,增加了耵聍栓塞的发生几率。
4、长期使用耳塞:长期佩戴耳塞,如因工作环境嘈杂、睡眠习惯等原因长期佩戴隔音耳塞,会阻碍耵聍的自然排出路径。而且耳塞与外耳道壁紧密接触,容易使耵聍积聚在耳塞周围,久而久之形成耵聍栓塞。
5、挖耳不当:很多人有挖耳的习惯,若使用尖锐的工具,如发卡、火柴棒等,可能会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,使其无法正常排出。此外,过度挖耳还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,引起炎症,导致耵聍分泌异常,增加耵聍栓塞的风险。
此外,还与外耳道狭窄有关。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较为少见,多因外耳道发育异常所致。后天性外耳道狭窄可由外伤、手术、外耳道炎症等引起。狭窄的外耳道限制了耵聍的正常排出,使耵聍在耳道内逐渐积聚,最终导致耵聍栓塞。
耵聍栓塞时的护理措施
患者得知自己患有耵聍栓塞,可能会担心耳部健康及听力受影响,从而产生焦虑情绪。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,讲解耵聍栓塞的相关知识,告知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,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,使其积极配合后续处理。患者在医生指导下,可适当进行耳部清洁。但要注意,清洁时动作需轻柔,避免损伤耳道。若耵聍较硬,可遵医嘱先使用滴耳液软化,再进行清洁。清洁过程中,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,如疼痛、眩晕等。保持耳部干燥,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。对于有挖耳习惯的患者,督促其改掉不良习惯,减少对耳部的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