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生煎界的元老:大壶春
“没有汤的生煎才是正统派”,四川中路的大壶春用90年历史证明这句话。发面皮厚实蓬松,底部煎出焦糖色脆壳,肉馅紧实得像个小炮弹,咬开才发现卤汁早已渗进面皮的气孔里。老饕们会配一碗咖喱牛肉汤,用 “干湿双修”的吃法致敬传统。米其林推荐的老字号,环境嘈杂得像菜市场,但没人介意——毕竟生煎上桌时那声“滋啦”,就是最好的氛围组。
四、老虎脚爪:濒危的怀旧美味
黄浦区东江阴街的刘飞早餐店,藏着上海几乎绝迹的 老虎脚爪。这种形似兽爪的炭火烤饼,表面焦脆带焦糖香,内里却像法棍般有嚼劲。老上海人@楽元说它 “甜中带碱香,吃的是石库门屋檐下的旧时光”。老板坚持用老酵头发面,烤一炉要半小时,能不能吃到全看缘分。建议搭配咸豆浆,让复古碳水双雄唤醒沉睡的味蕾。
五、锅贴界的黑马:水丰锅贴
杨浦区延吉东路的水丰锅贴,凭 “会跳舞的肉馅”称霸江湖。面皮薄如蝉翼,底部煎出蕾丝般的冰花,咬破瞬间滚烫的肉汁喷射而出。秘诀在于每天现宰的猪前腿肉,和师傅二十年练就的 “三翻九转”煎制手法。附近居民说:“从前是爷叔掌勺,现在儿子接班,味道一点没变。”配一碗蛋皮紫菜汤,才是本地人的隐藏菜单。
六、葱油饼的巅峰:提篮桥老摊头
大连路上的提篮桥葱油饼,把街头小吃做出了 “奢侈品”的仪式感。面团裹满猪油和香葱,先煎后烘,出锅时撒一把黑芝麻。加蛋版本是隐藏款——鸡蛋渗进饼层,形成蓬松的黄金夹心。网友@就知道吃形容它 “酥脆度堪比薯片,葱香浓度突破天际”。清晨六点开摊就排长队,建议自带折叠凳,边等边看师傅表演铁板上的芭蕾。
七、小馄饨界的传奇:弄堂小馄饨
威海路的弄堂小馄饨食府,用一碗 “飘着云朵的汤”红了四十年。皮子薄得透光,肉馅只用猪后腿精肉,汤底是骨头熬足八小时的高汤,撒上蛋皮丝和虾米。老客人会加一勺鲜辣粉, “先喝汤再吃馄饨,最后连碗边都要舔干净”。老板至今坚持现金交易,仿佛时光在这里按下暂停键。
八、羌饼:碳水核武器
水城路的盛师傅羌饼,是早餐界的 “重量级选手”。脸盆大的面饼铺满葱花,炭火烤出虎皮纹路,外层酥脆如饼干,内里却柔软似蛋糕。@小雪FAFA说它 “一块管饱到中午,葱香能绕梁三日”。最好赶早买刚出炉的,捧在手里烫得左右倒手,边走边撕着吃——这才是上海清晨最幸福的狼狈相。
从油条到羌饼,这八大金刚撑起了上海早餐的江湖地位。它们没有米其林的摆盘,却用铁锅、竹蒸笼和炭火,熬出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烟火气。下次来上海,别只顾着打卡外滩,清晨六点的弄堂口,才是米道最浓的风景线。
你最爱哪一种?或者还有什么私藏早餐据点?评论区交出你的宝藏清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